您的位置: 首页 >科研之窗>教海探微> 详细内容

校园书卷香,师道永流传——吴淞新语(二十三)
——吴淞新语(二十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9 19:40:38 浏览次数: 【字体:

季春暖阳晴空碧

微风习习研修浓

春和景明,正是读书好时节,淞小第二十三期新语活动又一次拉开帷幕。3月29日晚,全体青年教师齐聚报告厅,围绕姚卫伟《师道》一书开展读书交流会。

煌煌师道,至圣在前;漫漫长路,引领在先。活动伊始,四位青年教师认真诵读《师道》一书,书中故事无一不展现其思想的不朽与人格的伟大。现场读书氛围浓厚,回味绵长。

接着,六位教师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们纷纷从自己的角度畅谈对“师道”的理解,该书中16位教育学家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理应成为我们青年教师效仿的高标。

王予瑶

《师道》中所选的十六位大师,都是足以影响中国教育文化历史进程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拥有高尚伟大的人格与精深博大的学问,从他的脚印之中,我看到了一个有智慧、有修养、有师范的灵魂,这让我对师道有了新的感悟。首先,教师要有“智慧”,能够看清本班的实际情况。其次,教师也需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最后,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树立师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承先人的爱国情怀,仰慕教育的丰碑,从而达到自己的人生高度。


 

顾文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教给孩子什么样的知识,只有让他们拥有独立面对一切挑战的能力和自主选择幸福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正确的更有意义的教育。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张峥

我时常在想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呢?品读完《师道》,我从这些大师们的身上得到了解答。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位老师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有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一泉活水。纵观各位大师们的求学经历,无不都是专业上的佼佼者。虽然当下的我们不如大师们有那么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历,但我们不能放弃对知识的汲取。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和便利,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丰富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不给自己设限,朝着做一个新时代好老师的目标迈进。

章家仪

师生的情谊是双向的。老师付学生以真心,学生必也会回馈同等的真情。况老师是学生的榜样。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如陈寅恪,确能教出刘节、蒋天枢等高徒。这样的传承无需一定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德的传承——教学生以品德,行有得之事,身正为范。哪怕是现代社会的我们,面对现代越发非传统的师生关系,面对各有个性的学生,我们更应当如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悟学生,去告诉他们何为正确,何为道德,何为风骨。毕竟我们所肩负的,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

黄佳敏

阅读大师的生命品格,学习大师的教育思想,我从中提取了三个关键字:“爱”“真”“智”。“爱”是教育前提。有爱,才有教育。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是教育的生命,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教育的春风化雨。爱需要教师平等地看待学生,智慧地教育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真”是教育原则。无论研究、教育还是做人,都要讲究“真”。教师要用“真”作为教育之本,教好书、育好人。“智”是教育智慧。教师只有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和教育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套智慧方法,才能以智慧引领学生,提升学生的智慧和生命质量。让我们通过《师道》遇见大师,致敬师道。


 

刘泳仪

陈鹤琴先生临终前写的“儿童也爱我”令我印象深刻,这句话不仅体现出他作为教育家的自信与自豪,也让人们体会到一位慈爱老人的天真和有趣。要当一名好老师,一方面我们要热爱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最后,教科室程秀凤老师作总结讲话并送去美好祝福,希望淞小所有教师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师道、涵养师德、锤炼师艺、充满仁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